微机原理部分知识点总结
微机原理部分知识点总结
原码、反码和补码
原码:第一位是符号位,后面的所有位是数值
N位原码表示范围:$-(2^{N-1} - 1) \sim +(2^{N-1} - 1)$
反码:正数的反码是其本身,负数的反码是其对应正数求反
N位反码表示范围:$-(2^{N-1} - 1) \sim +(2^{N-1} - 1)$
补码:正数的补码是其本身,负数的补码是其对应正数求反再加1
N位补码表示范围:$-2^{N-1} \sim +(2^{N-1} - 1)$
微机和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
微机的基本硬件构成:
- 运算器(ALU)
- 存储器(MEM)
- 输入输出设备(I/O)
- 总线(BUS)
- 控制器(CTRL)
微处理器(CPU)的主要组成部分:
- 算术逻辑单元(ALU)
- 控制器(CTRL)
- 寄存器阵列
- 总线和总线缓冲器
片内总线:微处理器内部的累加器、算术逻辑单元、各寄存器等都挂载在内部总线中。
片外总线:CPU和外部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总线。(三总线结构:数据总线、地址总线、控制总线)
时钟
时钟周期:CPU操作的最小时间单位
机器周期(总线周期):由3~5个时钟周期组成,成为M周期。用来完成一个基本操作(如:存储器读/写;I/O读/写)。
指令周期:一条汇编指令执行所需的时间成为指令周期,一条指令周期需1~5个机器周期。
总线周期
$T_1$:发送地址
- $M/\overline{IO}$ 信号生效:指明存储器访问或I/O访问。
- 地址信息有效:地址/状态线 $A_{19}/S_6 \sim A_{16}/S_3$ 送出高4位地址,地址/数据线 $AD_{15} \sim AD_0$ 送出低 16 位地址。
- 地址锁存:在指令执行的过程中,地址信息必须在 $T_1$ 状态锁存起来。地址锁存使能ALE信号有效。ALE 为一个正向脉冲,在 ALE 的下降沿 8282 将地址信息锁存在 8282 中。
- $\overline{BHE}$ 信号同 20 位地址信号一同用地址锁存器进行锁存。
- $TD/\overline{R}$ 信号生效:用于控制 8286 双向总线驱动器接收或发送数据。
$T_2$:准备状态
- 地址信息结束,$AD_{15} \sim AD_0$ 进入高阻态,为读入数据做准备;$A_{19}/S_6 \sim A_{16}/S_3$ 及 $\overline{BHE}/S_7$ 上输出状态信息 $S_7 \sim S_3$ 。
- CPU输出读信号 $\overline{RD}$,$\overline{RD}$ 信号送到系统中所有的存储器和 I/O 接口芯片上,和地址线一起,打开地址信号对应的存储单元或 I/O 端口的三态门,将数据从存储单元或 I/O 端口中读出,送到系统的数据总线上。
- $\overline{DEN}$ 数据使能信号有效,总线收发器进入有效状态。
$T_3$:读/写数据
- 上升沿采样READY信号,若READY=0,则在后面插入 $T_w$ 周期,并在 $T_w$ 的上升沿继续采样 READY 信号。
- 若 READY=1 ,则在下降沿采样数据总线上的数据。
$T_4$:结束
- 总线周期结束状态
- 进入高阻状态
$T_w$:等待状态
- 数据读写未结束时,会在 $T_3$ 和 $T_4$ 之间插入 $T_w$ 等待。
编址方式
- 统一编址方式:存储器地址与 I/O 端口地址共用一个地址空间。访问存储器与访问 I/O 端口使用同类型的指令。
- 独立编址方式:存储器地址与 I/O 端口地址各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。需要设置专门的输入/输出指令。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